家用轎車市場之中,雙逸一直都在消費者心目中擁有著比較靠前的排序,尤其是在當下終端價與成品油價齊齊下降的情況下,日產軒逸與大眾朗逸都回到了爭冠位置。
說真的,每次看到銷量榜,心里都挺感慨。軒逸這車,就像我們身邊一個特靠譜的老伙計,嘴上不說,但辦事總讓人放心。就說今年5月,市場那么卷,它還能穩(wěn)穩(wěn)當當賣出接近2.9萬臺,只比那個氣勢洶洶的秦PLUS少了區(qū)區(qū)幾百臺,守住了燃油車的臉面。

但這風光的背后,也藏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暮氣。畢竟,這一代的軒逸,從里到外,已經陪我們走過了整整六個年頭。六年,在如今這個恨不得一年一換代的汽車圈里,幾乎算得上是一個朝代了。
人會老,車也一樣。盡管日產給它配上了那套舒服到犯規(guī)的大沙發(fā)座椅,發(fā)動機也依舊省油耐用,可你不得不承認,和那些滿身黑科技、張口閉口智能座艙的新勢力比起來,軒逸確實顯得有些樸素,甚至有點跟不上趟了。
它就像一位功勛卓著的老將,武藝還在,但盔甲已經舊了。時代在往前沖,后面全是年輕的追趕者,老將心里能不急嗎?日產當然也急。
所以,當那些疑似新一代軒逸的專利圖流出來的時候,我一點也不意外。這更像是一種必然,是這位老將決定脫下舊鎧甲,換上新戰(zhàn)袍的宣言。

第一眼看到那個設計,說實話,心里咯噔一下。太顛覆了,完全不是我們熟悉的那個軒逸了。以前那個標志性的V字形大嘴不見了,取而代witch的是一張幾乎完全封閉的前臉,光溜溜的,有點像現(xiàn)在滿大街跑的電車。
大燈也變得賊拉犀利,一條細長的光帶直接橫貫整個車頭,兩邊還開了個尖尖的眼角。這模樣,透著一股子狠勁兒,完全沒了過去那種中庸、溫和的居家范兒。

車身側面和車尾也是一樣,線條變得特別復雜,肌肉感十足,溜背的造型壓得更低,尾燈也學著搞起了貫穿式。整個車看上去,就好像一個原本敦厚老實的居家男人,突然跑去健身房練出了一身腱子肉,還換上了最潮的緊身衣。
這種改變,你能看出來日產的焦慮和決心。它想跟上時代,甚至想引領潮流。它把在北京車展上亮相的Evo概念車,那個號稱小P7的設計語言,毫不吝嗇地用在了自己當家花旦的身上。

這背后藏著一句潛臺詞:各位,別以為我老了,我還能玩,而且能玩得比你們更花哨。
可我心里卻有個疙瘩,怎么也解不開。
我們這些人,當初為啥選軒逸?圖的是啥?不就是圖它省心、舒服、空間大,像個移動的家嘛。它不跟你講什么詩和遠方,也不炫耀什么速度與激情,它只是安安分分地把你從A點送到B點,讓你在堵車的煩躁里,還能找到一絲窩在自家沙發(fā)里的愜意。

這才是軒逸的魂。
如今,它要變得犀利、運動、科技感十足。這當然是好事,是順應潮流。但我就怕,它在追趕潮流的路上跑得太快,一不小心,把自己的魂給弄丟了。
如果它不再是那個擁有魔力大沙發(fā)的舒適標桿,如果它的后排為了一個溜背造型而變得壓抑,如果它為了所謂的科技感而把一切都塞進一塊冰冷的大屏幕里……那它還是我們認識的那個軒逸嗎?

一個產品之所以能成為經典,靠的絕不是面面俱到,而是那份獨一無二、無可替代的特質。對軒逸來說,這份特質就是深入骨髓的舒適和家用。
我特別希望,新一代的軒逸,在換上那身帥氣的新戰(zhàn)袍時,還能守住那顆溫柔的、顧家的心。智能化、年輕化,這些都可以有,但千萬別成了核心。核心,還得是那份讓人一坐進去就想陷在里面的舒服勁兒。

別忘了,不管時代怎么變,汽車最終還是要為人服務的。對千千萬萬的普通家庭來說,一份實實在在的安穩(wěn)與舒適,遠比那些花里胡哨的概念更重要。
希望這位老將,歸來時,依然是我們熟悉的那個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