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以“匯聚網絡正能量,引領時代新風尚”為主題的2025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在安徽合肥盛大開幕。作為外資車企的重要代表,首次出席中國網絡文明大會并發表主題演講。
寶馬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翔先生表示:“創新的責任堅守,當持之以恒;技術的向善而行,需久久為功。寶馬的百年歷史讓我們深知,企業的真正價值,不僅限于商業的成功,應以責任與擔當為基石。”
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首席數據治理官李堯也強調,寶馬始終秉承“商業成功與社會責任可以并行不悖”的原則,并致力在數字化時代將互聯網生態融入企業社會責任的基因。
2023年,根據第三方機構審計公司普華永道的評估,寶馬企業社會責任當年覆蓋人數達到了3500萬人次,也創造了寶馬企業社會責任受益人數的記錄。
這一數字不僅標志著寶馬社會責任影響力的量級突破,更揭示出其生態保護、文化傳承與產品可持續創新等多維實踐所形成的 “漣漪效應”—— 事實上,品牌通過系統性社會責任架構所輻射的社會價值,早已超越了直觀的數字邊界。
生態保護層面,2022年,“BMW美麗家園行動”迎來重要里程碑——向遼寧遼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捐建了“美麗家園-鶴鄉”觀鳥屋。
這是由寶馬牽頭,聯合多方力量打造的集自然觀察、科普教育于一體的多功能空間。
同時推出了生物多樣性系列文創產品,以“潤物細無聲”的方式喚醒公眾保護動物的意識,讓生態理念融入日常生活。
值得關注的是,寶馬還主導開發了三套自然教育課程——這是國內首套由車企資助的生物多樣性主題公益課程,為青少年生態教育提供了創新性實踐樣本。
秉持“家在中國”的長期理念,寶馬正以實際行動深耕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,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注入可持續的企業力量。
除了在自然生態領域的深耕,寶馬同樣將文化傳承視為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命題。
“BMW中國文化之旅”已持續推進19載,聚焦中國傳統文化保護,賦能非遺傳承人并以創新思維促進文旅融合,打造出助力非遺走進現代生活的可持續性公益平臺。
該項目通過愛心基金定向支持非遺保護事業,項目已推動建立6大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,累計助力超1000位非遺傳承人突破傳承困境,讓430項非遺技藝融入現代生活場景。據統計,這一行動已惠及2.18億人次,成為連接傳統文化與當代社會的重要紐帶。
2025年,寶馬將把文化保護的視野投向大運河沿線——這條承載千年文明的“流動史詩”。品牌計劃通過數字化賦能、沉浸式體驗開發等創新形式,讓運河文化遺產在當代語境中煥發新生,持續書寫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共生篇章。
以“文化傳承者”的身份深耕中國,寶馬正通過長期主義的實踐,讓非遺技藝從歷史記憶轉化為可持續發展的文化動能。
當然對于車企來說,產品可持續創新始終是寶馬推動綠色變革的核心引擎,BMW新世代概念車家族的推出,正是其以技術創新兌現可持續承諾的集中體現。
比如在內飾方面,BMW集團為BMW新世代X概念車開發了一種替代真皮的全新材料,它采用100%天然的有機材料,不含石油,并可以在車輛生命周期的末端回收再利用。
在智電化時代,談及智能產品力,BMW新世代車型的實力同樣超群。
據悉,BMW新世代概念車家族將首次搭載四個“超級大腦”。
駕控超級大腦,信息處理速度較以往加強10倍;自動駕駛超級大腦,算力較前代提升20倍;BMW全景iDrive超級大腦,Al加持,塑造智艙新體驗;車輛控制超級大腦,基礎功能和車況管理更絲滑。
此外,BMW新世代超感智能座艙的實力也不如小覷。
BMW專屬AI智能體基于阿里巴巴千億級參數大語言模型基座深度定制,融合了寶馬集團Sky Lab人機交互用戶體驗研究中心對超過600萬中國用戶使用習慣和偏好的研究成果。
BMW新世代X概念車體現了寶馬,不僅通過降低車輛全生命周期內的碳足跡努力,更以循環永續的設計哲學為未來的汽車工業發展指引方向。
寫在最后:
進入中國30年來,寶馬始終關注中國社會的發展議題,力圖以創新方式提供解決方案,成為“家在中國”卓越的企業公民。
以3500萬為新起點,寶馬正通過社會責任的系統化、戰略化升級,將企業行動轉化為社會進步的催化劑。
這種超越數字表象的價值創造,不僅重新定義了汽車企業的社會責任內涵,更構建起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共生共榮的可持續發展范本。